找到相关内容543篇,用时115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念佛法门章

    等之根性的法门。自力法门难修难证,念佛法门安全简易。故而古今无数大德均致力于弘扬念佛法门,其良苦用心岂可不知?又辜负其心?学人于此应该有清醒的认识。  所以,念佛者应根据自己的长处和不足,而制订...故而能顺利地修成正果,得无生忍,直至一生补处,究竟成佛。  再从修行的步骤来说,如果依禅定法求解脱,则要依次入于初二三四禅并四空定,进而入于金刚喻定与灭尽定而得空。依教相讲,要断除八十八品见惑与八十一...

    果化居士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95445450.html
  • 初探四无量心的修行方法与次第(1)

    大正1。532下)。  然要除遣嗔恚烦恼,必须要修习之法。《南传法句经》“双品”﹙五﹚说:  在于世界中,从非怨止怨,唯以忍止怨;此古﹙圣常﹚法。﹙了参译《南传法句经》P.1﹚  不要怀有怨恨斗诤...自然慢慢会达到取受乐者之相。如此反覆地练习后,自能摄心入禅,是时即可把相渐渐扩展至十方五道众生,以一慈心视之,不再生起亲怨之想,平等的希冀一切有情皆能获得利乐与隐。这就所谓慈禅定增长成就,或称之为...

    释开仁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14845703.html
  • 创巴仁波切著:动中修行(1)

    创巴仁波切  著  靳文颖    译  目录  中文版序  传 法  菩提田中的经验之肥  佛陀的生平与榜样  布 施     禅 定  问答录  智 慧  中文版序  世界动得太快,人们似乎被...而行)、“编按:又作忍辱”、禅定、精进与清明(也是智慧或对状况的明了),这就是所谓的六波罗蜜多,意思是我们曾说过的超越行为。  请容我再重复一遍,菩萨并非刻意行善或为了克服罪恶或邪恶而做什么,他并...

    创巴仁波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30445864.html
  • 《入菩萨行》初品补注(1)

    至九品,则分别为、精进等等 。 遍照护(12)阿阇黎说︰菩提心的利益从“暇满... ” 这一颂开始宣示; ... 说明布施,第四、五品明戒律,第六九品分别论述 、进、定、慧,组合起来就是六度之行;最后则为 念恩礼敬。不过,其中“前三品说明...

    释如石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33945926.html
  • 《入菩萨行》初品补注(2)

    清净的信心,那么也会获得同等程度的善报,甚至 于有过之而无不及。为什么呢?因为菩萨慈悲为怀,对于前来 嗔害的仇敌,不但不会以怨报怨,反而还会修习,以德报 怨...不断地化解自我执著,消除矛盾对立,融入真如 空性;在暖、顶、、世第一、初地、二地等自他一体的忘我 或无我的“高峰”和“高原经验”20上,一层层地向上跃进。 ...

    释如石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33945927.html
  • 天台哲学的原理

    └实┤ │释名 │烦恼境  观 对治助开   行│ │显体 │病患境  │ 知次位   │十│摄法 │业相境  │ 能   ... │ │修大行 │ 真正发心 学(一念 │ ┌五│感大果 │ 巧止观 三千论) │ ...

    李世杰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60446212.html
  • 教化修行责任

    担当。   183、惭愧反省,是悔过的勇气;惭愧反省,是自知的镜子;惭愧反省,是明日的祥和;惭愧反省,是智慧的果实;惭愧反省,是进德的阶梯;惭愧反省,是自修的功课。   184、觉人之伪,不形之...小事,才能卸下心灵的负荷;不听闻闲言,才能避免无谓的争端。   190、“容”人不是处,自无纷争;“”己难过处,自无怨言。   191、自己的好处,要掩藏几分;别人的短处,要掩盖几分。   192、...

    星云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30246974.html
  • 佛法义理(3)

      羼提,为忍辱之义。羼提波罗蜜,意译为忍辱度,能对治瞋恚。是能之心,辱是所之境,谓内心能他人的侮辱恼害或自身苦境。经云:“心不动故,应具足羼提波罗蜜。”学佛之人,心不随外境所转,瞋风不动,喜风不摇,无论遇顺境或逆境,皆能住实相,如如不动,即得具足忍辱波罗蜜。  菩萨行者要忍耐种种苦。可分为忍辱与之不同。忍辱是忍受种种的恼害。六度中的不止是忍受各种恼害而已,它可分为三种:  ①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85447721.html
  • 由三乘施设论菩萨正性离生——以大般若经第二会为中心

    知预流果乃至独觉菩提,也就是如实现起诸声闻独觉果智,但不因此就去百分之百取证或住任何声闻独觉果。有能力取证诸声闻独觉果但忍著不去取证,并且如理作意地予以可适应,这是很特别的一种心态上的调整,也可说是...有情发四无量.住四无量俱行之心,勇猛修习布施、净戒、、精   进、静虑、般若波罗蜜多令速圆满;是菩萨摩诃萨于此六种波罗蜜多未圆满位,为   欲修学一切智智,不证漏尽;虽住空、无相、无愿解脱门,然不...

    蔡耀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14448125.html
  • 佛教育乐篇

    的气质,这就是禅定的境界。  般若:花有各种颜色、大小、香味,千变万化,奇妙不已。花的世界就像人的世界,蕴含无限的智慧,值得探讨。  因此,我觉得一个人若能懂得欣赏花的美,必能升华精神生活。甚至...那与林邑僧佛哲至日本,传授源于印度的“林邑八乐”,由是日本佛教舞乐隆盛。林邑八乐即:菩萨、迦陵频、陵王、摩与二舞、倍胪、拔头、胡饮酒、万秋乐等,都是取自于佛教的材料。此外,唐乐的“散手破阵乐”,也...

    星云大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71648958.html